德國ECKERLE高壓齒輪泵的特點 德國ECKERLE齒輪高壓齒輪泵的特點 上述齒輪泵由于泄漏大(主要是端面泄漏,約占總泄漏量的70%~80%),且存在徑向不平衡力,故壓力不易提高。高壓齒輪泵主要是針對上述問題采取了一些措施,如盡量減小徑向不平衡力和提高軸與軸承的剛度;對泄漏量大處的端面間隙,采用了自動補償裝置等。下面對端面間隙的補償裝置作簡單介紹。 1.浮動軸套式圖是浮動軸套式的間隙補償裝置。它利用泵的出口壓力油,引入齒輪軸上的浮動軸套1的外側A腔,在液體壓力作用下,使軸套緊貼齒輪3的側面,因而可以消除間隙并可補償齒輪側面和軸套間的磨損量。在泵起動時,靠彈簧4來產生預緊力,保證了軸向間隙的密封。 2.浮動側板式浮動側板式補償裝置的工作原理與浮動軸套式基本相似,它也是利用泵的出口壓力油引到浮動側板1的背面,使之緊貼于齒輪2的端面來補償間隙。起動時,浮動側板靠密封圈來產生預緊力。 3.撓性側板式圖是撓性側板式間隙補償裝置,它是利用泵的出口壓力油引到側板的背面后,靠側板自身的變形來補償端面間隙的,側板的厚度較薄,內側面要耐磨(如燒結有0.5~0.7mm的磷青銅),這種結構采取一定措施后,易使側板外側面的壓力分布大體上和齒輪側面的壓力分布相適應。 德國ECKERLE高壓齒輪泵的特點 齒輪泵的困油現象 為了消除困油現象,在齒輪泵的泵蓋上銑出兩個困油卸荷凹槽,其幾何關系如圖3-6所示。卸荷槽的位置應該使困油腔由大變小時,能通過卸荷槽與壓油腔相通,而當困油腔由小變大時,能通過另一卸荷槽與吸油腔相通。兩卸荷槽之間的距離為a,必須保證在任何時候都不能使壓油腔和吸油腔互通。 按上述對稱開的卸荷槽,當困油封閉腔由大變至小時(圖),由于油液不易從即將關閉的縫隙中擠出,故封閉油壓仍將高于壓油腔壓力;齒輪繼續轉動,當封閉腔和吸油腔相通的瞬間,高壓油又突然和吸油腔的低壓油相接觸,會引起沖擊和噪聲。于是CB—B型齒輪泵將卸荷槽的位置整個向吸油腔側平移了一個距離。這時封閉腔只有在由小變至大時才和壓油腔斷開,油壓沒有突變,封閉腔和吸油腔接通時,封閉腔不會出現真空也沒有壓力沖擊,這樣改進后,使齒輪泵的振動和噪聲得到了進一步改善。 2、徑向不平衡力 齒輪泵工作時,在齒輪和軸承上承受徑向液壓力的作用。如圖所示,泵的右側為吸油腔,左側為壓油腔。在壓油腔內有液壓力作用于齒輪上,沿著齒頂的泄漏油,具有大小不等的壓力,就是齒輪和軸承受到的徑向不平衡力。液壓力越高,這個不平衡力就越大,其結果不僅加速了軸承的磨損,降低了軸承的壽命,甚至使軸變形,造成齒頂和泵體內壁的摩擦等。為了解決徑向力不平衡問題,在有些齒輪泵上,采用開壓力平衡槽的辦法來消除徑向不平衡力,但這將使泄漏增大,容積效率降低等。CB—B型齒輪泵則采用縮小壓油腔,以減少液壓力對齒頂部分的作用面積來減小徑向不平衡力,所以泵的壓油口孔徑比吸油口孔徑要小。 德國ECKERLE高壓齒輪泵的特點 |